这个人气“IP”,带你寻找爱长宁的理由……

上海长宁   2023-09-09 10:03:19

近年来,长宁区深入挖掘本地旅游特色,积极整合文旅资源,以“何以爱长宁”为主题探索文旅融合的“长宁模式”,联动辖区内艺术场馆、旅游企业、文化类社会组织等单位,携手推出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文旅融合项目和特色活动,努力提升市民游客的幸福感和满意度,助力长宁“四力四城”建设发展。本期的“公共文化示范区创新发展”系列报道,一起来看看“何以爱长宁”这个“人气IP”是如何赋能长宁文旅高质量发展的。

焕新长宁,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打造文化新地标

今年6月底,经过改造升级后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重新开放,通过软硬件综合提升、声光电统筹完善、展板实景共同调整等,以崭新面貌迎接广大市民。


(资料图片)

7月1日,长宁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推出的“党建文化 ‘何以爱长宁’微旅行 艺术体验”路线,就带着市民游客,来到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沉浸式畅游,感受长宁30年来的创新发展与浓厚积淀。“带孩子来这里看看上海的过去、长宁的过去,了解在党的引领下,我们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,特别有意义。”提起这次微旅行,市民陈女士赞不绝口。而“何以爱长宁”,早已在一次次的微旅行中,成为了广受好评的知名“IP”。这一切,离不开长宁对文化新地标的建设与焕新。

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长宁以“何以爱长宁”为主题,分别以中山公园红色文化圈为核心,打造“红色印记”徒步阅读游线路;以虹桥海派文化圈为载体,推出“国际社区”城市观光游线路;以旅游休闲街区为依托,打造“时尚生活”街区休闲游线路。

在此过程中,长宁秉承“文化就在身边,旅行就在眼前”的宗旨,改造升级了《布尔赛维克》编辑部旧址,通过租赁、置换等方式活化了愚园路上的文物建筑;完成亨昌里“初心弄堂”打造,实施了上海首个成片式风貌建筑群岐山村保护性修缮;深化3条“红色印记”微旅行路线,并深挖中山公园地区红色历史底蕴,以“六个百年”主题,建成了中山公园水上码头并投入使用。

与此同时,“何以爱长宁”在古北社区打造了以“国际社区的美好生活”为主题的微旅游定制服务,经过考量区域位置、场馆特色、主题类别、游客喜好等因素,推出时代之声、融合之美、经典之韵三条各具特色的线路,让中外游客尽情领略宋庆龄纪念馆、SMG广播艺术中心、古北市民中心、黄金城道步行街、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、程十发美术馆、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等景点,进一步扩大了古北国际社区的影响力,让社区成为传播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载体。

长宁还结合城市更新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,深化“艺术愚园”“人文新华”“静雅武夷”“漫步番禺”主题街区建设,推出了多条时尚街区休闲微旅游——愚园艺术生活街区融入“艺术生活化,生活艺术化”理念,成为艺术、时尚、创意策源地,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上海市全域旅游示范街区;新华历史风貌区凸显中西文化交汇的风格特征,挖掘讲述新华路的历史文化故事,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,上生·新所获评中国文联“文艺两新”集聚区实践基地;武夷路街区采用“微更新”的方式释放更多公共空间,形成如武夷路MIX320、武夷路305弄“文化会客厅”、黑湖科技产业园区等文商旅融合的“网红”时尚打卡地,获评上海市旅游休闲街区……多姿多彩的街区文化,不仅吸引着市民游客徜徉流连,也从不同侧面,给出了更多“何以爱长宁”的理由。

行走长宁,以微旅行激活线下消费新场景

有了一个个吸引人的文化新地标,如何进一步激活线下消费新场景?长宁选择紧扣“沉浸式、参与式、微旅游”方向,以文化赋能的形式为线下场景“引流”,积极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,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场景,助力经济发展。

今年春天,行走在长宁街头,你可曾邂逅过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与哈啰单车共同推出的“何以爱长宁”樱花粉单车?5月20日,200余辆樱花粉单车被投放在黄金城道、程十发美术馆、长宁区图书馆、愚园艺术生活街区、新华路等10个长宁特色文旅打卡点,浪漫的配色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骑行、拍照,也让“何以爱长宁”再一次成为热门话题……

从将音乐、非遗、建筑可阅读串联在行程里的“何以爱长宁”双层巴士微旅行,到浪漫的“何以爱长宁”樱花粉单车,“旅游 交通”的强大能量,让长宁的文旅资源不断“破圈”。而“旅游 节庆”,也为长宁的文旅融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新体验,“虹桥之秋”文化旅游购物节品牌就是其中之一。

作为长宁区最重要、最隆重的节庆文化品牌,2003年至今,“虹桥之秋”文化旅游购物节已连续举办20届,每年推出近百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,让市民享受独具长宁特色的文化嘉年华。同时,长宁区积极整合文、商、旅资源,将“虹桥之秋”和上海旅游节、上海购物节长宁区活动合并举办,依托“三节”的平台集聚效应,吸引了如长宁来福士、虹桥南丰城、KING88等商业机构主动参与,除了每年不断加强金秋消费节的优惠力度,还在长宁各大商圈、历史风貌保护街区和时尚地标连续开展上海德国啤酒节、夜生活节、美食节、蝴蝶展等品牌活动,丰富着长宁人的生活。

此外,长宁还不忘推进“旅游 非遗”,传承市级非遗项目牡丹嫁接技艺,与中山公园“兆丰印记”空间合作,通过展览展示、手作互动、技艺传习等活动为游客提供生活美学体验,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;推动非遗项目“蛋雕”进入上海动物园,常设蛋雕艺术馆展陈空间,售卖“蛋”文化文创产品,开发“蛋”主题的考察研学课程;与酒店合作开辟“非遗会客厅”,举办“玫瑰爱‘宁’”月份牌年画(非遗项目)共享体验活动,创新打造集展示、体验、销售、品牌孵化于一体的多元消费空间;区非遗中心还围绕传统节庆,将非遗活动办进商圈,在推广非遗和民俗文化的同时,焕活商业空间、优化营商环境。

创新长宁,用潮流文创开拓文旅新赛道

随着文旅融合不断走深走实,消费者的消费观念、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。文旅消费业态日趋体验化、互动化、数字化、品质化,这也要求文旅融合不断创新,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在此基础上,近年来,长宁区又开拓了文旅融合的新领域、新赛道……

酱油拿铁、荔枝玫瑰特调、“浓情波尔多”特调……如今,长宁区的咖啡店数量已超过600家。这些咖啡馆融在树影斑驳、永不拓宽的马路上;融在可阅读的建筑中;融在海派生活的方式中。它们既是人文、历史、海派的观察和体验空间,也是社区文化的鲜活符号。

基于浓厚的咖啡文化氛围,自2021年起,长宁区已连续主办三届“长宁咖啡文化节”,调动人文、时尚、潮流等各种文化个性,链接多元业态,构建包含文化、艺术、旅游、消费等要素的丰富文化场景,营造了长宁独特的咖啡文化氛围,进一步塑造了长宁的文旅品牌与文旅IP。

“数字”同样是长宁开拓文旅新赛道的重要一环。近年来,长宁以数字化为引领,赋能长宁文旅提质增效。以独特视角扩大数字媒体传播力,制作宣传片、有声读物、短视频、广播剧等,丰富文旅自媒体宣传内容。其中《何以爱长宁》文旅宣传片荣获上海市“银鸽奖”视频类优胜奖;广播剧《前夜》荣获第22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特别推荐,在喜马拉雅APP平台上线4个月,播放量破100万。

同时,长宁还打造数字化文旅服务平台,推出了“何以爱长宁”微信小程序,集聚区内演出空间、旅游景点、酒店商场、文化艺术等信息资源,及时为市民和游客精准推送文化旅游购物最新资讯,让市民时刻感受到“指尖文旅”的高效便捷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长宁还深度挖掘本区文旅特色资源,提炼长宁文旅独特之处,巧妙结合长宁文旅多元文化,将“时尚”与“非遗”结合,将“感知”与“体验”结合,将“历史”与“现代”结合,强化长宁文创的品牌树立,陆续推出了“闻香识长宁”非遗线香、文旅打卡飞碟咖啡套装、“何以爱长宁”巴士闻香之旅套装、建筑可阅读扩香石等……用特色文创助力文旅推介,让长宁文旅资源更加深入人心。

据悉,接下来,长宁还将通过与本土旅游企业、社会组织等深度合作,充分发掘长宁文旅特色,促进文旅融合;通过开发“何以爱长宁”系列文创产品,不断促进长宁文旅品牌的宣传推广和IP打造,讲好长宁故事;充分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和小程序、公众号、视频号等新媒体渠道,持续探索智慧文旅与公共服务、文旅事业和产业相结合的新模式,在“文旅 ”的大格局下,不断促进文商、文旅、文教、文体、文绿等项目落地,进一步促进长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、均衡化、精准化,通过数字赋能实现更高质量、更高水平发展。

图片来源于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

甘力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