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2023年6月,海南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海口市开展例行督察。海口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、全力支持、刀刃向内、主动自查。经与海口市共同核查发现,海口市城镇污水治理工作存在管网建设滞后、管理运营不善、“两低”问题突出、水质超标频发等问题。
一、基本情况
海口市作为省会城市,肩负着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领头羊使命,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。主城区累计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2座,一体化临时污水处理设施6座,日处理能力82.92万吨。镇域污水处理设施16座,日处理能力1.4万吨。截至2022年底,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84.32万吨,配套管网建设约3259公里。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63.4%,与全国省会城市相比排名靠后。海口市老城区雨污管道合流,新城区污水收集不到位,镇墟配套管网不健全,污水处理厂“两低”问题突出,运维管理不善,污水治理成效存在差距。
二、主要问题
(一)管网建设滞后。老城区多数管网属于雨污合流,管网总长约737公里,覆盖城区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,城区内涝、内河湖雨天溢流污染等问题长期存在。雨天,部分雨水混入污水合流进入污水厂,使末端污水处理瞬时负荷压力加重,治污效能降低。雨量大时,末端截流污水混入雨水后溢流进入城市内河湖。督察发现,龙昆沟、电力沟作为雨污受纳沟渠,雨季时各排口开闸放水,部分混合雨污溢流进入海口湾,雨停后遗留在沟渠的污水恶臭长期影响周边居民。新建城区部分管网建设滞后,87个住宅小区因市政管网未覆盖,生活污水采用自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,其中部分自建设施运行不正常。江东新区主管网已建成,但天鹅湾等小区“最后一百米”的入户管网未接通长达数年。
(二)管理运营不善。近3年海口市在重点片区新建10座污水处理设施,投入22亿,但部分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不到位。荣山村污水治理投资约2900万,后期运营缺位,管道断裂,处理设施失查失修,2023年2月、4月用电量不足正常月份的1/10,总磷超地表水V类标准2.82倍的污水直排荣山河,汇集处“泾渭分明”。督察发现,五源河因泵站电路板故障,永椰路一处氨氮、化学需氧量分别超地表水V类标准3.35倍和3.4倍的生活污水溢流直排五源河。博抚村市政管网破裂,每日约300吨生活污水经长丰沟、五源河汇入大海,水质为劣V类,总磷、氨氮、化学需氧量分别超地表水V类标准4.1倍、3.42倍和0.4倍。
(三)“两低”问题突出。部分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偏低。督察发现,2021年以来全市进水量低于50%的污水处理设施主城区4座、镇墟5座,COD进水浓度低于30mg/L的主城区1座、镇墟7座。江东新区污水厂2022年1月建成,处理能力1.5万吨/日,投运以来负荷率普遍低于30%,其中3个月低于10%,COD进水浓度低于40mg/L。龙桥镇、新坡镇、遵谭镇污水厂COD进水浓度低于30mg/L,基本处于“清水进、清水出”状态。
(四)水质超标频发。2020年以来定期监测显示,海口市29个城镇内河湖中一些水体超标现象次数较多,其中美舍河、白水塘、响水河、福创溪分别出现劣V类水质月份7次、20次、10次、10次。滨江西污水处理厂于2022年底竣工试运行,由于脱水设备和紫外消毒设备等未能及时安装,调试期尾水超标排放,严重影响下游响水河水质,造成响水河2个月超标。太平村生活污水产生量约200吨/日,目前仍采取吸污车转运至白水塘污水处理站处理,雨季时污水混合雨水排入白水塘,造成白水塘水质超标。
三、原因分析
海口市落实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不到位,管网家底不清,治水规划、建设、运维、管理等工作前瞻性和全局性统筹谋划不足。市水务、住建、市政、江东新区和各区等职能部门落实责任不够,未形成合力,污水治理成效欠佳。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,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。